绘画爱好者的视角——学习路线与练习经验

本篇是一个持续更新的、包含:个人总结的绘画学习路线图、练习经验、在各大绘画班级的学习笔记,主要针对ACG绘画的笔记,是纯绘画爱好者的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。

本篇将绘画学习分为四个大步骤:【寻找,欣赏,拍摄】、【观察,认识,理解】、【练习,刻画,表达】、【内容,题材,风格】,其中包含各自的小的内容。

写在最前面

本篇是持续更新的,作者也在不停的学习和更新本篇笔记,如有遗漏或其他内容补充请联系~(^▽^) 联系方式在文章末尾。

作者主要涉及的是ACG方面,并不包含厚涂、3A大作画风、古风等等。

根据作者的了解,不涉及商业内容的学习绘画主要包含:

分类 细分内容
1. 理论素养 艺术史、作品鉴赏、符号学、色彩心理学、艺术哲学
2. 技术基础 素描、线条、透视、解剖、速写、纹理、质感表现
3. 视觉语言 构图、光影、色彩、动态设计、空间层次
4. 专项设计 角色/场景/服装/生物设计、叙事性构图
5. 工具与媒介 传统绘画材料、数字软件操作、3D辅助工具
6. 创作思维 世界观构建、概念设计、情感表达、隐喻设计、跨学科灵感
7. 行业与商业 插画/漫画/游戏原画技能、版权意识
8. 练习与进阶 写生、默写、风格实验、行业案例研究

大多绘画教程都会按照这个分类来分,许多绘画培训班在绘画小白刚入门时都会推荐最基础的东西——练习线条、临摹、素描、透视、色彩,而连这种入门学习都没有接触过的小白,受到二次元的影响,会从临摹动画角色开始,不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,先画个oc吧……

仔细分析了【如何学习画画才能画的好看】这一问题后,个人认为,应该先学习视觉传达方向的内容,例如构图,包括形状方面的构图、色彩方面的构图,而这部分最容易学到内容的应该是摄影技法——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,作者都需要考虑如何将点、线、面等基本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,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。

于是列出了如下学习绘画的顺序:

  1. 通过简单的摄影技法学习构图,发现美,寻找喜好的风格和内容,拍摄记录【不只是学习发现美和拍摄美,其中还包括:学习视觉传达、视觉语言方面的内容,例如:构图,透视,空间,色彩】
  2. 观察想要画的事物,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【观察这一项中包括学习:基本的艺术史、作品鉴赏、质感体会、光影体会等】
  3. 重点在于练习,练习将自己理解的事物展现在纸上【重点练习所有需要的内容,练习画出自己看见的、理解的内容,练习线条,色彩,纹理,细节,质感,光影】
  4. 思考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,选择适合自己表达内容的题材和风格【思考自己想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表达什么内容,传达什么思想与理念,寻找最适合传达内容的题材,插画或漫画或动画或其他内容,形成自己的题材和风格】

【备注】步骤2与3通常会放在一起使用。步骤1是贯穿整个绘画路程的不可缺失的内容——在有了新的认识后很容易对之前的概念有所推翻,这是很正常的,有新的认识,再不断更新自己的追求和要求。而4也绝不是准备几年之后才确定的东西。

步骤 细分内容
寻找,欣赏,拍摄 构图、透视、景深、景别、光影、色彩、动态设计、空间层次、叙事性绘画
观察,认识,理解 艺术史、作品鉴赏、符号学(符号与隐喻)、色彩心理学、艺术哲学
练习,刻画,表达 素描、线条、解剖、速写、透视、纹理、质感表现、写生、默写、
角色/场景/服装/生物设计、传统绘画材料、数字软件操作、3D辅助工具
内容,题材,风格 世界观构建、概念设计、情感表达、隐喻设计、跨学科灵感、
插画/漫画/游戏原画技能、版权意识、风格实验、行业案例研究

一、寻找,欣赏,拍摄

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为:从摄影的角度出发,学习构图、透视、光影、色彩、景深、动态设计、空间层次、叙事性绘画等的基础理论。

【本章节只介绍最基本的理论,最主要的目的是列举包含哪些内容。更加详细的内容请参考第三章练习部分】

1.0解释:为什么先以摄影为出发点:

1.0.1:摄影和绘画在构图上的相同点

  • 构图的基本原则:两者都遵循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,如黄金分割、三分法、对称式构图、曲线构图等。这些原则有助于在画面中创造平衡、和谐和美感。
  • 对画面元素的组织: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,作者都需要考虑如何将点、线、面等基本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,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。
  • 空间感的营造:两者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表现空间感和深度,如利用透视法、景深控制等,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真实感。
  • 情感和主题的表达:构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和主题,引导观者的视线,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创作者想要传达的内容。

1.1构图

1.1.1构图是什么

构图是摄影中的一项基本技能,它涉及到如何在画面中安排和组织各种元素,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情感。

1.1.2构图的作用

  1. 引导观众视线:

• 通过构图,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,使他们的视线按照创作者的意图在画面中移动。例如,使用引导线(如道路、河流、人物的视线等)可以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重点。

  1. 表达主题和情感:

• 构图可以帮助突出画面的主题,传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意图。例如,对称构图可以传达稳定和和谐的感觉,而不对称构图可以传达动感和紧张感。

  1. 营造空间感和深度:

• 通过透视、层次、重叠等构图手法,可以在二维平面上营造出三维空间感和深度,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立体。

  1. 平衡画面:

• 构图可以实现画面的视觉平衡,避免画面显得过于拥挤或空旷。通过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和大小,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和舒适。

1.1.3构图组成

  • :画面中的兴趣点,可以是人物、花朵、建筑等,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使画面更具焦点。
  • 线:包括直线、曲线、折线等,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,增加画面的动感和方向感,如河流的曲线、建筑物的直线。
  • :大面积的色块或形状,如天空、水面、草原等,可以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基调。
  • 形状:不同的形状(如圆形、三角形等)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,圆形给人柔和、完整的感觉,三角形则显得稳定、庄重。
  • 色彩:色彩的搭配和对比可以影响画面的情绪和主题,如暖色调给人温暖、活力的感觉,冷色调则显得宁静、冷峻。
  • 明暗:明暗对比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,突出主体,营造氛围,如强烈的光影对比可以增加画面的戏剧性。

1.1.4构图元素

  1. 主体:

• 主体是画面中最重要、最吸引人的部分,是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。构图时需要突出主体,使其在画面中占据合适的位置和比例。

  1. 陪体:

• 陪体是辅助主体的元素,用于衬托主体,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深度。陪体可以是人物、景物、道具等。

  1. 前景:

• 前景是画面中最靠近观众的部分,可以用来增加画面的深度感和层次感,也可以作为引导线引导观众的视线。

  1. 背景:

• 背景是画面中最远离观众的部分,用于衬托主体,营造氛围和环境。背景可以是简单的颜色、图案,也可以是复杂的场景。

  1. 空间:

• 空间是指画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。通过合理安排空间,可以使画面更加自然和舒适,避免过于拥挤或空旷。
透视的学习内容及与构图的结合

1.1.5构图基本法则

除了黄金分割,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构图方法,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组织画面元素,引导观众的视线,并传达特定的情感或主题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构图方法:

1.三分法(九宫格构图)

• 定义:将画面水平和垂直方向各分为三等份,形成九宫格。画面的主体或重要元素可以放在四个交叉点或沿着分割线上。

• 优点:这种构图方式简单易用,能够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,同时避免了过于对称的呆板感。

• 应用:适用于风景、建筑、人物等多种题材,是摄影和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方法。

2.对称构图

• 定义:画面的左右或上下部分在形状、大小、位置等方面基本相同。

• 优点:传达稳定、和谐、庄严的感觉,适合表现建筑、风景等具有对称性的场景。

• 应用:常用于拍摄建筑物、雕塑等具有明显对称性的对象。

3.框架构图

• 定义:通过前景元素构建一个“框架”,将主体置于其中。

• 优点:增强画面的深度感和层次感,同时引导观众的视线进入画面的核心部分。

• 应用:在风景摄影中,可以利用树枝、门窗等作为前景框架。

4.引导线构图

• 定义:使用画面中的线条(如道路、河流、栏杆等)引导观众的视线。

• 优点:使画面更具方向性和引导性,增强视觉效果。

• 应用:常用于风景摄影,引导观众的视线向画面深处延伸。

5.三角形构图

• 定义:将画面的元素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形状。

• 优点:具有稳定感,同时又能引导观众的视线。

• 应用:适用于人物群像或需要表现稳定感的场景。

6.S形构图

• 定义:画面的元素沿着S形曲线展开。

• 优点:富有动感和韵律感,增强画面的流动感。

• 应用:常用于表现河流、道路、人物动态等场景。

7.填充构图

• 定义:画面被主体完全填满,几乎没有多余的空间。

• 优点:突出主体的细节和质感。

• 应用:常用于特写镜头。

8.留白构图

• 定义:在画面中故意留下空白区域。

• 优点:突出主体,传达宁静、简洁的感觉。

• 应用:在东方绘画和现代设计中非常常见。

9.对角线构图

• 定义:将主体或重要元素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。

• 优点:增强画面的动态感和活力。

• 应用:适用于需要表现动感的场景。

10.黄金螺旋构图

• 定义:基于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线,将主体放在螺旋线的起点或关键位置。

• 优点:使画面更具视觉吸引力和自然美感。

• 应用:常用于需要引导观众视线的场景。

1.1.6构图的注意事项

  1. 避免过于复杂:

• 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简洁性,避免过于复杂和混乱。过多的元素会使画面显得杂乱无章,分散观众的注意力。

  1. 保持平衡:

• 画面需要保持视觉平衡,避免一侧过重或过轻。通过合理安排元素的位置和大小,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稳定。

  1. 突出主体:

• 主体是画面的核心,需要通过构图手法突出其重要性。可以通过大小、位置、色彩等方式使主体更加突出。

  1. 考虑观众的心理:

• 构图时要考虑观众的心理反应,不同的构图方式会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。例如,对称构图传达稳定感,不对称构图传达动感。

1.2透视

透视是绘画和设计中用来表现三维空间的重要技术,主要通过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人眼看到的视觉效果来实现。以下是学习透视的理论内容:

1.2.1透视的基本原理

• 近大远小:物体离观察者越近,看起来越大;离观察者越远,看起来越小。

• 近宽远窄:物体的宽度也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窄。

• 近实远虚: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模糊,颜色更淡。

1.2.2透视的类型

• 一点透视(平行透视):当物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时,所有平行线会汇聚到一个消失点(灭点)。这种透视适用于表现正面视角的场景,如正面的建筑或房间。

• 两点透视(成角透视):当物体的两个面与画面成一定角度时,会产生两个消失点。这种透视是最常用的,适用于表现侧面视角的场景,如街道、建筑物的侧面等。

• 三点透视:当物体的三个面都与画面不平行时,会产生三个消失点。这种透视适用于表现高层建筑、俯瞰或仰视的场景。

1.2.3透视的术语

• 视点(SP):观察者眼睛的位置。

• 地平线(HL):与观察者眼睛等高的一条水平线。

• 消失点(VP):平行线在远处汇聚的点。

• 基线(GL):地面与画面的交线。

1.2.4透视的应用

• 建筑和室内设计:通过透视可以准确表现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关系。

• 风景画:利用透视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。

• 人物绘画:通过透视表现人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动态。

1.3景深

1.3.1景深的作用

1.3.2景深的种类

1.3.2.1浅景深

当希望画面中主体突出明显时就可以用上浅景深,通常叫作微距拍摄,可以用来拍摄花卉、昆虫或者是人物。抑或想要营造一种梦幻的效果时也可以用上浅景深。

1.3.2.2大景深

当希望画面中所有的内容都清晰显示时就用大景深。

1.3.3景深控制

摄影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对景深的控制,景深效果对照片的构图影响非常明显。

扩大景深,使所有被摄体在画面上都清晰可见。缩小景深,清晰地表现主要的物体,让次要的物体虚化隐去。

1.4景别

1.4.1景别的作用

1.4.2 景别的种类

1.4.2.1远景
  • 定义:远景是指画面中包含非常广阔的场景,通常用于展示自然风光、城市全景、大型活动等宏大的场景。
  • 特点:远景能够营造出一种宏观的视角,使观众感受到场景的壮丽和宏大。画面中主体相对较小,重点在于环境的整体氛围。
  • 适用场景:适用于拍摄山脉、海洋、城市天际线、大型集会等需要表现广阔空间的题材。
1.4.2.2全景
  • 定义:全景是指画面中包含整个场景或主体的全貌,从前景到背景都能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中。
  • 特点:全景能够全面展示场景的广阔性、整体性和空间感,让观众对整个场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。
  • 适用场景:常用于风景摄影、建筑摄影、大型活动拍摄等需要展现宏大场景的题材。
  • 注意构图的平衡和画面的简洁。
1.4.2.3中全景
  • 定义:中全景是指画面中包含主体的大部分和部分周围环境,通常以人体的腰部或膝盖以上为范围。
  • 特点:中全景既能展示主体的全貌,又能体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,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空间感。
  • 适用场景:适用于拍摄人物活动、事件场景等,能够较好地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。
  • 可以利用引导线或前景元素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。
1.4.2.4中景
  • 定义:中景是指画面中包含主体及其周围部分环境的景别,通常以人体的膝盖以上为标准。
  • 特点:中景能够展示主体的动作和表情,同时体现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,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和空间感。
  • 适用场景:适用于拍摄人物活动、对话交流等场景,能展现人物动作和部分环境。
  • 可以利用前景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。
1.4.2.5近景
  • 定义:近景是指画面中主体占据较大比例,通常以人体胸部以上为范围的景别。
  • 特点:近景能够突出主体的细节、表情和情感,使观众更关注主体的内心世界和细微动作。
  • 适用场景:常用于人物肖像、访谈、情感表达等需要突出主体的场合。
  • 注重对主体的刻画和细节的表现。
1.2.4.6特写
  • 定义:特写是指画面中主体的局部被放大,占据整个画面,以突出主体的某个细节或特征。
  • 特点:特写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,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强调主体的某个特定部分或情感瞬间。
  • 适用场景:适用于拍摄人物的面部表情、手部动作,以及物体的细节特征等,常用于广告、艺术摄影等领域。
  • 需要精确对焦以确保主体细节清晰。
1.2.4.7大特写
  • 定义:大特写是指极端放大主体的某个细节,突出其质感和特征,几乎占据整个画面。
  • 特点:大特写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,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强调主体的某个特定部分或情感瞬间。
  • 适用场景:常用于艺术摄影、广告摄影、微距摄影等需要突出细节的场合。
  • 需要精确对焦以确保主体细节清晰。

1.5光影

1.6色彩

1.7动态设计

1.8空间层次

1.9叙事性绘画

二、观察,认识,理解

艺术史、作品鉴赏、符号学、色彩心理学、艺术哲学、文化与象征

2.1艺术史

2.2作品鉴赏

2.3符号学

2.4色彩心理学

2.5艺术哲学

2.6文化与象征

三、练习,刻画,表达

素描、线条、解剖、速写、透视、纹理、质感表现、写生、默写、角色/场景/服装/生物设计、传统绘画材料、数字软件操作、3D辅助工具等

3.1.0附录:西哥特老师的练习顺序

【西哥特老师的“烧砖理论”学习顺序:人体透视基础、画面内容设计、全局色调控制、细化渲染提升】

3.1.1人体透视基础
  • 几何体绘制(线条流畅、型准、透视比例不崩坏)

  • 体块朝向控制力(几何体块多角度)

  • 图形意识(初级)(抽象构成化、归纳)

  • 视觉引导框架线(单体)(简易图形与直线穿插,DPR)

  • 人体体块特征(素体)(迈克尔汉普顿)

  • 多角度人体站姿(建立标准人体转角度)

  • 人物动作转角度(日常)

  • 人物动作(张力:肢体夸张、战斗、运动等)转角度

3.1.2画面内容设计
  • 主题内容

    表演:视角、镜头、构想(导演/编剧)

    叙事:故事中的某一帧、情节性

  • 找参考能力(对参考进行甄别和判断)

  • 良好画面方案的积累(视觉经验)

  • 视觉引导线(全画面、插图的规划(视觉中、趋势、引导等)

  • 图形意识(高级,图形+透视融合,图形美观优先、个人审美)

  • 造形设计(人物造型、服装武器等)

  • 画面镜头视角(常规)

  • 画面镜头视角(出彩、强镜头)

3.1.3全局色调控制
  • 纯黑白效果(二分光影、黑白两色)

  • 黑白灰布控(三分调子)

  • 多阶灰度布控(黑白灰+深浅灰、极深、极亮)

  • 结构想象力(支撑画出准确的形状、刻画体积)

  • 形状经验(调子)(色块形状归纳、疏密节奏、造型特征)

  • 明暗交接线(精致)

  • 触控制(笔触技法,通过笔触形状+走势,暗示信息量)

  • 灰彩转化(转化对应明度的色彩)

  • 色彩风格定位(产生自己的审美偏好,多积累)

3.1.4细化渲染提升
  • 体积塑造

  • 质感渲染(基础)(区分镜面反射、漫反射,区分粗糙-光洁的材质序列、区分金属布料皮革)

  • 质感渲染(逼真)

  • 细节刻画(完成度)(最大限度深入最小细节单位)(素描静物写生等)

  • 丰富小调子(不影响母层级的前提下,深入细节的子层级关系)

  • 细腻的色彩(微妙颜色变化、藏色,微妙小色彩变化配合小调子的素描关系)

  • 技法娴熟度(有限的笔法就能达到效果、利用笔刷的随机性)

  • 内容真实度(给观众的真实感,准确地传递信息)

3.1基础课/基础练习–KK魔法学院篇

【本章节为作者本人在KK魔法学院的学习内容,仅记录部分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(也没办法完全学会K大教的所有内容)。

如果觉得笔记内容有帮助,还请报名KK魔法学院亲自听K大讲课和做相关的作业练习更有效果,只看笔记是行不通滴x】

3.1.1KK幼儿园(临摹、抓型)

3.1.2KK训练营(临摹、抓型、色彩)

3.1.3透视课

【15期】

3.1.4构成课

【14期】

3.1.5色彩课

3.1.6月月绘

3.1.6.1换色主题——2025年3月

3.2人体专项练习–Tenten人体课篇

作者还没报名

3.3设计课/设计练习–蚂蚁八手王篇

作者还没报名

3.4作者个人练习方法分享(仅供参考)

3.4.1寻找目标画风

作者个人喜欢以线条为主、上色为辅的日系平涂画风,尤其是通过线条展现出角色长相区别的、先有漫画感线条后有上色辅助的、光影对比明显的画风,但最主要的还是能解读出故事的画风。

3.4.2学习构图、平面设计等基础理论

作者个人认为,“画面能够吸引人的视线”和“画面中有可以被解读的内容”这两点是画画做为艺术最重要的东西,于是写下了本篇笔记也以构图和内容为主。

3.4.3先定主题后动笔

作者在学习【如何画出不同的角色样貌行为心理等等各不相同】时,遇到不知道自己想画什么的情况,作者个人会【先定一个主题,再根据主题去画】。

例如:主题为【见到了很好吃的食物的表情】,以此来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的反应来区别不同的角色。

四、内容,题材,风格

世界观构建、概念设计、情感表达、隐喻设计、跨学科灵感、插画/漫画/游戏原画技能、版权意识、风格实验、行业案例研究

参考内容

全网最全绘画优秀书籍推荐(含PDF资源分享)

【Artists’ Master Series Color & Light】


联系方式:QQ1523467770
  • 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微信分享二维码

You Found Me.

支付宝
微信